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37号1703室B11
郑州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椿路11号Y06栋二楼
联系电话:0371-86684801
邮        箱:bjhaiyuqi@163.com
网        址:www.haiyuqi.com
联  系  人:刘文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创投领域究竟有没有泡沫?PE和VC如何退出? - 北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25 15:50

  好了好了,干货我在标题里都说完了。创业者该搬砖继续去搬砖吧,泡沫不泡沫的实在没的说,该你们的钱一分少不了,不该你们的钱多一分也别想。下面其实是写给经纬和各机构的创投经理的。

  上周,经纬的合伙人发表了一篇名为《泡沫就在那里——致经纬系 CEO 的一封信》,文章的主旨是这样的:天要塌了,地要陷了,虽然时间还没确定但是你们这群创业者要死定了,死之前赶紧来经纬飞根叶子吧。

  呵呵,我就不明白了,明明是 VC 们自己的危机,为何非要扯上创业者呢?还让人赶紧拿一笔,这是要拉人做垫背么?

  创业领域,什么是泡沫?

  在经济学意义上泡沫指的是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算了,用人话来解释吧:就是价值10元的东西,被到100元,那90元就是泡沫。

  换句话说,泡沫其实是一种虚假繁荣的状态。表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资金流入了一个成长并不快、需求并不高、未来没前途的领域使劲炒。尤其是在创业领域现在大家都不赚钱,拼的其实就是一个“未来能否赚钱”的能力。

  了解了泡沫的本质之后,通过三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判明今天的创业市场是否有泡沫:

  1.国内的移动市场空间是否已经饱和?(盘子是不是已经最大化)

  2.该市场空间内部的需求是否已经完全饱和?(盘子内是否已经被菜填满)

  3.当前资本是否已经溢出整个市场?

  用人话来问这三个问题其实是这样的:

  1.你身边是不是还有把智能手机当功能机的人?

  2.还有哪些事情是你要通过电脑或其他离线手段做而用智能手机做不了的?

  3.你常用的那些产品的竞争对手是不是又很多,如果让你切换到其中一个竞品是否会带来很大的体验障碍?

  第一个问题你们自己去查和艾瑞的报告我懒得贴图了反正缺口是很大,后两个问题并没有准确的数据图表来体现。

  这里主要研究后两个问题,后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市场饱和度的问题,而在VC的眼中他们判断这两个问题的标准是这样的:我投的企业还能不能卖出去?

  显然,VC的判断标准和后两个问题的本质上是有实际的区别的。我想针对VC自身的问题,张颖和经纬系创投经理比其它任何人都有发言权,甚至可以说促成张颖写出《泡沫就在那里》这篇文章的核心焦虑也来自于这个问题:是的,我投的企业,真的还能卖出去么?

  而张颖的判断标准有一个巨大的假设,这个假设是:市场上的供应和需求已经完全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卖不出去,可以认为市场上已经没有空间了,这块市场上全是泡沫。

  从 2014 年上半年的创业企业状况来看,国内的主流创业模式仍然是(Copy To China)这个Low B模式。从这一点其实就可以判断,国内的纯粹供需匹配并没有被完全满足。因为中美用户需求几乎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当一个市场中的供方还只停留在模仿国外市场勉勉强强为需方提供服务的时候,怎么可能判断这个市场已经供大于求了呢?

  而投资机构通过“我的企业是否还能卖出去”这种问题来判断是否创业投资领域有泡沫其实是毫无逻辑的。这就好像是在一个基础设施特别薄弱且人口密集的市中心盖上一大片别墅,发现根本卖不出去然后就宣称楼市有泡沫一样。

  是人们没有住房需求了么?不是。

  是房子盖太多了么?也不是。

  那么,创投领域泡沫究竟有没有?

  答案是有的,只不过,不是创业者的泡沫而是经纬们的泡沫。

  PE(私募基金)和VC(风险投资)是传统创业融资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十万级的种子轮,百万级的天使轮之后与IPO公开募股集资之间的巨大融资缺口(我们俗称的 A、B、C 轮)都是由PE和VC填补。

创投领域究竟有没有泡沫?PE和VC如何退出?

  他们决定了创业企业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两个阶段:成长期和扩张期。

  在这两个阶段中创业企业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是:量化指标的快速扩张和产品形态与商业模式的磨合匹配,这两个阶段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企业活下去之后,未来的基因。

  而如果你是一个用户,判断一个创业企业进入扩张期的直觉方法是:“我操,这个应用怎么开始加广告了。”

  PE和VC都是典型的财务投资人,创投经理不能(也不会)用创新指标去衡量创业企业的发展,因此一旦进入到B轮他们就会很着急的催着创业企业迅速的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并开始规模化盈利。因为如果这个时候再找不到接盘侠,创业企业就要烂在自己手里了。

  换句话说,创业企业一旦决定接受PEVC的投资,就意味着创业者必须为自己在体验和产品上的专注画上一个休止符,转入对盈利的追求。

  相比之下,由BAT战略投资或由BAT进行领投的投资情况则大有不同。BAT 本身并不依托创业企业业务直接盈利,大多数的战略投资是防御性或对主营业务的业务补充性收购。这意味着被 BAT 投资的创业企业会比被 PEVC 投资的创业企业财务指标压力低很多。VC 们可以反驳,一个创业企业不可能永远追求产品上的精进而不追求商业模式。这句话听起来是正确的,实际上也是正确的。但你们可以随便问一个被企鹅或者小米收购、投资的创业团队,他们都会对你呵呵了之。

  而困难,不止与此。

  在谈到下一个话题之前,我们可以通过数字简单的罗列一下 BAT 三家巨头近年来进行的投资数字:2014年上半年,买了300亿,阿里买了455亿,稍微逊色一点只有不到10亿(但是别忘了去年20亿的91无线)。

  根据公开的数字,我们会发现 BAT 的买买买指数不低于梅姐。如果你对这些数字没有什么概念,也可以这么理解:BAT 三家如果联手成立一个次级市场,把自己投资的公司都扔进去进行交易,这个市场的规模将超越整个A股+美中概股市场年IPO入口的总和。

  那么,问题来了:

  PEVC打算如何退出,又怎么进入?

  在传统模式下PEVC都可以理解是找接盘侠退出,PE的接盘侠主要是公开市场(股票市场),将项目后上市解套获得回报。VC比PE的阶段前一些,出路更多,即可以选择让PE接盘也可以选择跟到IPO,或者在中国可以选择让BAT接盘。

  而在现阶段BAT三家均已上市,并且拥有充足现金流和现金储备的情况下,PEVC的每一条退出路都会受到冲击:

  1.PE直接将企业托上市:阿里上市之后,美股对中概股的需求会空前减弱。同时,BAT从战略考虑会阻击那些未来有可能冲击到自身业务的创业公司 IPO(比如、文化娱乐、电影等)。而在国内上市……嗯,我想 PE 也不会白痴到这种程度。

  2.VC找PE作为接盘侠:受到PE单独推企业上市困难的影响,这条通路也将在未来几年内收到阻碍。

  3.VC找BAT作接盘侠:看起来这是最不受冲击的一条通路,也是现在VC转型的重要方向。但是其实还是有很多问题的,问题如下:

  BAT在进行战略投资中,看中的是拥有战略意义产品革新意义的项目,而不是VC看好的商业模式明确,财务指标预期高的项目。

  上面这一堆就是下面这张图,如果各位创投经理没看懂的话看这个应该就明白了:

 创投领域究竟有没有泡沫?PE和VC如何退出? 

  好了,这张图一出连下一个问题也不用多解释了。不仅仅是退出的问题,VC们打算如何进入呢?原本VC来天使轮抢生意的唯一优势就是钱多,但是随着股权众筹的出现,现在几个报团也能投出以往机构才能投出的价格。VC在天使轮及天使轮延长期(Pre A和一部分A)上完全没有任何优势:

  1.机构太强势;

  2.机构过于短视;

  3.机构无法给创业者带来资源和人脉;

  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有任何附加价值,而严苛的条款甚至可能使资本贬值。

  可以预想到的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传统VC和PE在中国 TMT 领域资本市场上的份额会进一步缩小,进入方向上有天使投资的增长,退出方向上有 BAT 这种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新VC把门。如果张颖称原本VC和PE存在的这部分空间是“泡沫”的话,那么泡沫确实会破裂。尤其是在过去那些曾经接受机构投资,以(忽悠)上市和(忽悠)接盘侠为目的CEO 们,你们确实要想办法囤一批粮了,因为你们的干爹快要罩不住你们了。

  咳,这一次的文章写的有点太长了,凝练一下干货吧:

  1.创业领域有泡沫么?→没有,本质上是供需不匹配。

  2.创业投资领域有泡沫么?→有,正是VC自身吹起的“泡沫”。

  3.泡沫造成的是什么?→很多渣渣创业者也被VC捧了起来,现在这批“货”要砸在VC自己的手里卖不出去了。

  4.这个泡沫是否会影响到创业者?→有一定影响但不大,影响最大的是VC自身。

  5.创业者如何避免受到影响?→避免自己成为“经纬系CEO”,否则就等着VC泡沫破裂的时候当替死鬼吧。

  6.不拿VC的钱,自己又上不了市,我该怎么办?→想办法把自己卖给BAT,成为一个生态的一部分而不是重新建立一个生态。随随便便建立生态的时代不是已经过去而是从未来临,原本这就是VC们吹起来的概念。

  7.经纬系创投经理现在应该关心什么?→准备转行吧,看看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篇:2475单并购万亿资本调查:一半上市公司已出手       下一篇:创业板准入门槛细化:承认对赌 VIE回归开绿灯